杭州余杭:“一中心一平台”助力营商环境提档升级
5年前,恰似懵懂少年的“实在智能”来到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在杭州市余杭区“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理念的关怀下,从3个工位起家,发展到前不久重磅产品大模型正式落地应用。如今的“实在智能”已成为全国行业内领军的RPA(即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创业公司。
“余杭的确是一片创业热土,我们对此深有感触。从创建到现在,‘实在智能’一直受惠于余杭区有关初创企业,尤其是人工智能企业的扶持政策。我们心怀感恩,希望能够继续在这里深耕与拓展。”作为企业创始人兼CEO,孙林君感触颇深。
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和竞争力。2023年,浙江提出全面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对此,早在开年时,杭州市余杭区便定下新目标: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最优区。
何以“最优”?余杭给出的解法是:以全过程减负助力市场主体“轻装上阵”,以全流程优化助力项目落地“加码提速”,以全要素保障提供创新创业“阳光雨露”,以全方位创新聚焦企业需求“靶向服务”。其中有一个大动作,那便是启用杭州首个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一中心一平台”,以服务增值推动发展增效。
人才诉求“一体化”解决
2023年8月18日,杭州首个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一中心一平台”在余杭启用,这也是杭州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试点中推出的首个区县样板。其中,“一中心”指的就是余杭区企业(人才)综合服务中心。
作为向企业和人才提供政务增值化服务的“一站式”平台,余杭区企业(人才)综合服务中心内设有人力资源服务专区、税务服务专区、市政公用服务专区、商事服务专区、科创金融服务专区、法律服务专区6个专区,以及项目审批协同中心、项目路演中心2个中心,集成145项增值服务,建立企业人才办事最快通道。
上午9点,走进余杭区企业(人才)综合服务中心,办事大厅里人来人往。咨询台前,工作人员正在认真倾听群众诉求,并根据其诉求进行分流、引导。各个服务专区的工作人员也早已按时到岗,为前来办事咨询的企业和个人提供现场服务。
余杭区企业(人才)综合服务中心。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大学毕业三年,在余杭首次就业,能领取哪些补贴?”“社保已缴满6个月,请问我能享受哪些优惠政策?”“目前工作单位实际办公地在余杭区,但注册地不在,是否可以申请余杭F类人才认定?”……来到中心一楼大厅的人力资源服务专区,服务人员正在办理有关人才认定、人才政策兑现、人才项目申报、创业金融支持等各类人才服务事项。
当前余杭区人才资源总量突破3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四分之一,人才服务需求种类多、体量大。作为浙江省的人才大区,余杭区始终坚持人才引领、创新驱动,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契机,建立人力资源服务专区,围绕个体成长关键时期提供链式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余杭区重点打造了特色化改革场景,首批推出6个“一类事”增值服务事项包。以人力资源服务专区为例,余杭推出“青年来余”“人才有为”“灵活就业”三大“一类事”增值服务事项包,努力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
“按照‘一类事’理念,我们梳理形成了专业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领域5大类43项服务事项、青年人才安居乐业领域8大类37项服务事项,以及新业态灵活就业领域4大类18项服务事项,为各层次人才提供个性化、套餐式服务,不断推动人才服务精准化。”人力资源服务专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位于余杭区企业(人才)综合服务中心一楼的人力资源服务专区。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在提供便捷化政务服务的基础上,人才服务多样化也是专区努力的方向。在专区内,“1号求职机”和“AI面试魔镜”格外引人注目。据了解,这两大求职“黑科技”是免费开放使用的,可为人才发展链接广泛资源。
“我是看新闻了解到余杭区企业(人才)综合服务中心专门开设了人力资源服务专区。”前不久,2023年应届毕业生王璐柯来到专区咨询面试指导服务,专区综合经理杨悦为她介绍了体验区的“AI面试魔镜”。在现场进行自主练习后,王璐柯得到了一份AI面试报告。
“杨经理针对报告中的28项核心能力指标为我进行了讲解分析,这为我有针对性地提升面试能力起到很大帮助。”王璐柯说。
“AI面试魔镜”为毕业生提供面试练习空间。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为更好地满足人才服务需求,专区与20余家知名人力资源机构和社会组织组建了“人力资源服务联盟”,系统引入市场侧、社会侧增值服务事项,全面助力人的成长成才。
“我们从创新、创业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以更大力度推动人才创新,立足人才技能深化和转型发展需要,整合专业人力资源机构和行业协会资源,提供高净值岗位匹配、团队管理能力提升、商会协会加盟、行业组织交流、金融法律咨询等增值服务;二是以更大力度推动人才创业,对怀揣梦想和创业项目的人才,通过整合平台、国企以及银行等企业和机构资源,提供人才项目评审、孵化空间推荐、创业金融支持、团队匹配搭建等增值服务,帮助项目迅速落地。”人力资源服务专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专区还与海高会、高促会等多个人才协会紧密合作,定期开展人才沙龙、户外运动等活动,让人才在余杭不仅有高净值的事业,还能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活。
为企业提供定制化套餐式服务
“企业有创新需求,找不到创新方向怎么办?”“企业创新遇到技术瓶颈,如何对接专家?”“企业急需科技创新人才,是否有招引渠道?”……“别着急,我们来解决!”
在余杭区企业(人才)综合服务中心三楼,有一座“企业加油站”——科创金融服务专区。在这里,每天都有不同的企业带着难题来,带着解决方案走。
为何要设置这样一个专区?
据了解,目前余杭区共有26万余家市场主体、2000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以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浙大超重力大科学装置、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为代表,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基于这样的“余杭特色”,中心特别设置科创金融服务专区,专注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企业金融服务等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的关键节点,聚焦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运用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难、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等堵点,充分整合社会、市场资源,为企业提供定制化套餐式服务。
科创金融服务专区。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围绕“一类事”增值服务事项包,专区设置了知识产权全链条增值服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增值服务、企业金融增值服务三大主题窗口。同时,链接了一些公共服务平台与社会组织,如人工智能知识产权运营平台、杭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等。企业可与接待专员现场交流,面对面解决各类科技创新需求问题。
此外,中心建立了“综合服务岗+专业服务岗”协同的工作机制,确保各专区更加精准、细致的服务。
据了解,综合服务岗是由链主单位培养的专项人才,负责该领域的综合咨询和资源对接,相当于该领域的“全科医生”。综合服务岗受理服务需求后,根据需求类型,匹配对接不同领域的后台服务机构,由服务机构提供专业支撑;专业服务岗则每天按主题,由各公共服务平台、社会组织、专业服务商轮驻,为企业、人才提供细分领域的深度服务,是该领域的“专科医生”。
“我们目前是以轮值的方式去中心值班,主要是为科研机构和科创企业提供科技成果转化涉及的发布、验证、评估、交易、登记、投融资等各类增值化服务。”杭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综合管理部主管许嘉琦介绍,“在我们的成果库中有一项上海交大973项目首席专家的六足机器人项目,我们把这个项目介绍给了做四足机器狗的宇树科技。相较于传统的四足机器人,六足机器人的多地适应性更强,宇树对此也很感兴趣,目前双方还在洽谈合作。”
科创金融服务专区设置的知识产权全链条“一类事”服务窗口。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如今,通过打通浙江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快审通道,企业专利授权周期从平均16个月缩短至3个月。以叙简科技为例,目前该公司已累计获得10余个专利快审名额,并先后参与了未来科技城主导的全省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ABS、ABN产品,获得低息融资1500万元。该公司已经拥有知识产权近1000项,其中发明专利100余项。
“24小时在线”
数字化助力增值服务
“以前办理不同的业务,要登录很多平台,有时候都搞不清楚的。现在只需在‘余省心’平台就可全部办理,非常方便。”近日,某科技公司负责人周女士在“余省心”线上平台办理了一笔房租费用补贴业务,经过线上申请,很快她就拿到了相应的补贴资金。
“余省心”企业(人才)综合服务数字化平台,即“一中心一平台”中的“一平台”。该平台按照“113N”体系架构进行打造,旨在满足企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据了解,该平台以1个数据能力中心为载体,归集了余杭区12万家企业的产值、税收、社保、政策补贴等1.82亿条数据,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和产业全链条服务事项“一个门户进、一个门户办”。同时,平台还设置了企业服务、业务协同、综合管理等3个端口,以及“省心办事”“省心申兑”“省心发展”“省心管家”等N个子功能模块,共集成1389项服务事项,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