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河北省现有水库1011座,其中小型水库946座,近年来,在水利部指导下,河北省抢抓小型水库运行管护机制改革机遇,聚焦破解难点问题,创新管护模式,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在“23.7”海河流域特大洪水中,全省水库无一垮坝,成为抗御洪水名副其实的“王牌”。为巩固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成果,进一步贯彻落实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河北省从今年开始开展小型水库标准化管理,持续改善工程面貌,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把脉定向标准化管理思路。深入研究水利部《关于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办法》,组织技术力量对重点小型水库工程现状、管理机制等进行调研,系统谋划全省小型水库标准化管理工作思路,结合全省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和大中型水库标准化管理经验,按照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印发了《河北省小型水库工程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试行)》《河北省小型水库工程标准化管理导则(试行)》《河北省小型水库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标准(试行)》,明确了小型水库标准化管理的总体目标、年度任务和主要任务,重点围绕工程状况、安全管理、运行管护、管理保障、信息化建设等五方面,建立管理职责清晰、产权归属清楚、管理范围明确,管理经费落实、管理人员稳定、安全措施全面,工作制度完善、管理设施优良、信息化畅通,管理手段先进、管养模式标准、管理成效显著的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机制,初步形成具有河北特色的小型水库标准化管理体系,为创新小型水库管护机制提供了标准指引和体系支撑,让标准成为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
二、示范引领标准化管理达标。今年河北省在每个市选取2座积极性高、有一定基础的小型水库作为试点,又选取了石家庄鹿泉区、邯郸复兴区、唐山遵化市、唐山迁安市4个县级试点整体推进小型水库标准化管理工作。各试点工程按照评价标准和管理导则,逐库逐项进行梳理,对水库的工程面貌、管理设施、雨水情和安全监测设施进行完善,对管护制度、标准和规范进一步明确。试点水库年底前全部达到了标准化管理要求,形成了“产权更明晰、管护更专业、制度更健全、投入更可靠、考核更科学”的小型水库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做到了坝容坝貌整洁美观、水面水质干净清澈、维修养护规范及时、工程设施运行正常、综合效益发挥明显。
三、技术支撑标准化管理创建。为推进小型水库标准化管理,省水利厅成立了工作专班,以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为技术支撑单位,根据小型水库工程特点,督促指导列入年度实施计划的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库管理责任主体制定本水库的标准化管理手册并切实执行到位,将水库管理标准具体细化到每一个任务、每一个程序、每一个步骤、每一个节点,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每一名人员,并具有实际操作性。为减轻基层负担,省水利厅组织编制了水库标准化管理工作手册编制要点(示范文本),供各单位在编制标准化管理工作手册时参考使用,深受基层欢迎。还举办了全省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培训班,邀请到了水利部大坝中心和海委的资深专家就标准化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为大家授课,增加培训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提升了运行管理人员特别是基层运行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四、切实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在省级资金极其紧张的现实情况下,通过多渠道谋划筹措,按照“省级开发、三级使用”原则,开发了省级水库运管平台和水库巡查APP,实现巡查轨迹和巡查内容“留痕”。不断规范小型水库专业化管护市场,省水利厅编制了专业化管护合同范本,明确合同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将考核结果与资金支付挂钩。各市还建立了承接主体和管护人员考核评价机制,对不称职的管护单位、管护人员进行通报、批评和整改。河北省将小型水库管护、资金落实等突出问题都纳入了河湖长制评价体系,倒逼市县政府彻底解决“缺人员、缺设施、缺经费”等突出问题,建立政府参与、两手发力的管护模式,稳定可靠、使用高效的经费保障机制,奖惩分明、科学考核的监督机制。
下一步,河北省将总结以往经验,学习借鉴兄弟省份先进做法,结合“乡村振兴”,打造一批乡村小型样板水库,充分发挥小型水库改善生态环境的保障作用,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