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咨询热线;15030958587 

  • 付工水利 质量第一
  • 付工水利 质量第一
  • 付工水利,质量第一
  • 付工水利  质量第一
  • 付工水利质量第一
  • 付工水利  质量第一
全站信息检索: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新闻动态

十方面任务!2025水利改革划重点——

作者:  来源:   更新时间:2025-05-08  阅读数:468
原创 浙江水利 浙江水利

全面深化改革是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今年,省水利厅将全面深化水利重点领域改革作为打好六场硬仗之一,以更大力度和更实举措谋划和推进改革。

日前,省水利厅印发《2025年水利改革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全面部署水利建设项目招投标、水资源利用效能提升、河湖长制等十方面改革任务,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各类试点探索,打造一批改革标志性成果。一起来看——

(一)深化水利建设项目招投标改革



里畈水库加高扩容工程全貌

向上滑动阅览

1

健全水利行业招投标活动分级监管制度,明确省、市、县三级监管职责和权限,切实做好监管工作。

2

加强招标计划管理,规范招标文件编制,统一发布和使用招标文件示范文本,落实招标人各方面责任。

3

健全全省统一的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完善市场主体评价制度,推行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承诺制,规范招标投标信用评价结果应用。

4

完善全省统一的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业绩库,全面归集各类市场主体业绩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5

迭代“浙江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平台”,推进省市县三级数据集成共享,实现招投标全链条全过程全周期全覆盖智慧监管。

6

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同配合,深化跨部门信息共享和运用,重点强化对招投标相关主体的监管。

(二)深化水资源利用效能提升改革



宁波再生水生态文化公园

向上滑动阅览

1

研究制定“十五五”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分配方案,优化完善跨行政区重要江河和重要调水工程水资源调度方案。

2

建立县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评价与提示机制,推进水资源分区管理和用途管制,高质量完成水预算管理国家试点任务。

3

健全重大用水需求保障机制,优化用水总量指标统筹调配,建立用水需求清单并做好跟踪服务,增强水资源配置针对性和精准性。

4

聚焦重点领域推进水效提升,加强节水设施建设和更新改造,强化大分质供水和再生水利用,实施合同节水。

5

深化水资源税改革,健全节水政策机制,培树一批节水龙头企业,带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

6

探索推进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研究构建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水价形成机制,以价格杠杆促进“优水优用”。

(三)深化河湖长制全域建设幸福河湖



平阳县周垟河网亲水圈

向上滑动阅览

1

充分发挥河湖长制联席会议作用,健全河湖重大问题发现与限期处置、挂牌督办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强跨界河湖共保联治,完善社会公众参与机制。

2

研究制定《一以贯之深化河湖长制全域建设幸福河湖助力“千万工程”缩小“三大差距”实施方案》,健全与相关部门协同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机制,提升城乡“15分钟亲水圈”覆盖率,高质量推进国家和省级幸福河湖建设试点。

3

研究制定水利工程和水域空间开放共享实施意见,融合公益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水利+生态+民生+共富”综合效益。

4

编制河湖岸线保护利用规划,完善水域动态监测机制,探索水域指标化管理模式。

5

制定浙江省河湖保护条例,强化河湖水域保护和有序利用。推进水利领域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

6

加强涉水领域联合执法,健全与刑事司法衔接、检察公益诉讼、生态警务协同机制,维护良好水事秩序。

(四)深化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



全国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在安吉签约

向上滑动阅览

1

研究制定推进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意见,建立水生态产品目录清单、价值核算体系,丰富和拓展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2

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用水权交易,全面推进农村集体水库山塘用水权以多种交易方式流转,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3

深入推进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试点,大力推进生态共富小流域建设,带动各类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共富。

4

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推进用水权、水域经营权等权益抵押融资,探索“幸福河湖贷”“智慧水利贷”等金融产品。

5

协同生态环境部门健全水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在补偿标准中充分考虑投入成本,探索重大引调水工程水源地与受水区之间生态补偿模式。

6

指导湖州、丽水发挥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优势,探索打造水生态资源权益交易、水生态保护治理产业融合、水资源资产信贷融资等实践探索范例。

(五)深化水利投融资机制改革



绍兴汤浦水库REITs上市

向上滑动阅览

1

深入谋划水利“两重”“两新”项目,“一项一方案”做实收益与融资平衡方案,积极做好承接国家和省级政策准备。

2

健全政银企合作机制,完善金融机构支持水利建设信贷政策,定期召开水利重大项目推介会,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运营。

3

推进全省存量水利基础设施登记入账,积极盘活“沉睡”的水利存量资产,提升水利资产规范管理和利用效益。

4

总结推广绍兴汤浦水库REITs经验做法,研究建立水利REITs扩募和培育机制,支持宁波、江山等地开展水利REITs试点培育工作。

5

探索水安全导向的区域开发模式(WOD)实施路径,实现水安全保障项目与关联产业有效融合,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

6

探索推进水利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拓展各类经营主体进入竞争性环节的路径,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参与。

(六)深化农村水利建管机制改革



遂昌白水水站

向上滑动阅览

1

研究制定深化农村供水县级统管机制改革意见,健全“专业统管+属地协同”责任体系,明确地方政府主体责任、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统管单位运行管理责任,健全农村供水管护资金筹措机制。

2

迭代完善“浙水好喝”网上营业厅功能,完善各模块功能,合理设置县级统管服务网点,打造农村供水2小时服务圈。

3

全面完成农村单村水站改造提升任务并纳入县级统管,推进县域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化建设和管护试点。

4

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健全灌区骨干灌排设施运行管理机制,建成一批“设施完善、节水高效、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灌区。

5

推进农村小水电绿色转型发展,实施设施设备智能化更新改造和生态流量监测提升,开展县域小水电集约化运行物业化管理。

6

探索推进农村水利工程商业保险等市场化管护模式,提高农村水利设施运行管理水平。

(七)健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机制



曹娥江大闸

向上滑动阅览

1

健全重大水利工程省级协调、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分级实施的工作机制,高质量推进水网先导区建设国家试点,创新浙中、浙东等水资源配置通道建设运行管理机制,探索工程投、建、运、营一体化模式。

2

探索构建目标多元功能融合水利工程集成审批和融合建设机制,提升工程审批实施效率和空间集约利用效益。

3

构建完善以项目法人为主导的水利建设项目管理体系,强化水利工程建设全过程质量管理,夯实责任体系、工作体系、评价体系,因地制宜推行全过程咨询、工程总承包(EPC)等模式。

4

强化水库安全运行管理机制,推进以“四全”管理、“四制”体系、“四预”措施、“四管”工作为核心的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建设,全面完成杭州青山水库、宁波周公宅水库等国家试点任务。

5

加快推进水利工程不动产权登记工作,推动形成权属清晰完整、管护责任落实、运行管理规范的管理机制。

6

试点推行水利工程县域集中管护模式,探索推进水利工程“管养分离”改革,推动实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精准化、智能化和现代化。

7

健全水利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落实各环节责任,研究修订定额标准加大工程安全管理投入,强化安全生产知识培训、警示教育和指导服务。

8

探索重大引调水工程统一调度、分级管理、数字孪生等运行管理机制,推动《引调水工程运行管理规程(试行)》由部门规章上升为省级地方标准。

(八)推进水旱灾害风险防御

强基提能



工作人员开展遥测终端升级改造测验

向上滑动阅览

1

完善水利工程调度“早动、快动、小动”工作机制,全面检视修编各类工程控运计划和预案,细化和完善水旱灾害防御全链条各环节具体措施。

2

健全“三道防线”耦合贯通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全面推进水文站网现代化改造提升和水利测雨雷达建设,加快研发水文预报“浙江模型”,构建全省水文监测预报预警一张网。

3

深化流域洪水预报调度一体化工作机制,迭代数字孪生“四预”应用,探索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流域洪水预报方法。

4

建立健全中小河流洪水预警制度,洪水预报预警范围从主要江河和重要支流扩展至中小河流,在人员密居、活动密集区域和临水空间开展洪水风险社会面预警试点。

5

完善山洪灾害风险区动态管理和预警阈值复核评估机制,健全多阶段递进式预警体系,严格落实山洪灾害预警“叫应”机制和人员转移关键环节责任。

6

落实各层级各环节各部门防汛责任人,完善会商研判、预警发布、工程调度、专项部署、下达执行等环环相扣工作流程。

7

开展省市县三级防汛抢险队伍联培联训,优化调整省、市防洪调度和抢险专家库,完善省级物资储备布局,构建省市县三级抢险物资联合保障体系,打造防汛重点区域省级水利防汛物资“1小时覆盖圈”。

8

推进具有防洪任务的大中型水库汛限水位动态管理,探索开展温州珊溪水库防洪调度临时淹没补偿。

9

加强与相关部门工作衔接,强化旱情、咸情预报和水源工程调度,确保城乡供水安全和灌区农作物时令灌溉用水需求。

10

推进洪水风险图编制和社会化应用,会同省防指办开展中小河流、蓄滞洪区、水库等洪水风险图编制,试点向社会发布洪水风险图成果。

(九)培育和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



绍兴市越城区实行AI河长巡河

向上滑动阅览

1

加快构建完善数字孪生水利体系,统筹推进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工程建设,深化数字孪生水利产业技术联盟,打造省市县三级数字孪生水利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2

推进无人机、机器人在水利防汛、工程巡查等业务中的应用,打造流域智能防洪、水网智能调度、河湖智能监管、工程智能运管等一批示范场景,推进智能大坝建设国家试点。

3

聚焦重点领域,通过“揭榜挂帅”“工程+科研”等加强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关键性技术攻关,争取形成一批水利重大科研创新成果。

4

加强浙江特色水利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推进农村供水建设管理规程、取用水定额等标准制(修)订,推动实现水利科技创新与标准创新双轮驱动。

5

迭代升级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水利信息平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和转化应用主体作用,定期发布先进适用技术指导目录,加大科技成果遴选推介和推广应用力度。

6

加强水利高层次人才培育和创新型团队建设,优化迭代“业绩库”,完善创新激励举措,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十)推进建设项目土石余方数智匹配利用改革



“浙土平衡”数字化平台

1

迭代完善“浙土平衡”平台,完善各功能模块,拓展服务场景和应用范围,持续畅通建设项目土石余方资源循环利用链条。

2

健全水土保持分类精准监管机制,强化新技术新手段应用,实行无风险不扰、低风险提醒、中高风险跟进,推动企业负担最小化和行业监管效能最优化。

此外,省水利厅还根据方案建立了2025年全省水利改革试点清单并实行动态管理,目前已形成国家综合类、国家专项类、省级综合类、省级专项类四大类60项改革试点。省级将健全上下联动、条块结合、有效协同工作机制,并对成效显著的地方给予激励推广,促进各项改革任务闭环落实和见行见效,为全国水利改革发展提供“浙江方案”。

原标题:《十方面任务!2025水利改革划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