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廉洁文化元素。我们开设“探访南粤史迹 传承廉洁文化”专栏,旨在解读广东廉洁文化的深厚底蕴,让博物馆里的文物、广阔大地上的遗产、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系列报道将走遍广东,为您展开一幅南粤廉洁文化史迹画卷。
鹤地水库河畔远眺,碧波万里、鸟飞鱼跃,仿如一幅绝妙的水墨丹青。
雷州青年运河鸟瞰图
而历史上的雷州半岛,十年九旱。据当地县志记载:“赤地千里,民多剥树皮草根为食。”而一到雨季,途经廉江的九洲江下游水患频发。
“让九洲江永远为人民服务!”1958年,湛江地委作出《关于兴建雷州青年运河的决定》。饱受干旱折磨的湛江人民向大自然宣战,要拦腰斩断九洲江,建水库、凿运河,改写雷州半岛干旱苦难的历史。
建设过程中,工地在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严明的工地组织纪律,如此浩大的工程建设,没有发生过一起贪污、钱粮物资被挪用的事件。
雷州青年运河工程的建设是一部自力更生、百折不挠的奋斗史,也是一部务实为民、风清气正的廉洁教育史。近日,记者前往雷州青年运河,探访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廉政典范。
雷州青年运河获邓小平题字
“水不到田不罢休!”
两年创造新中国水利工程奇迹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雷州半岛干旱问题。在1956年提出设想:在廉江县城东北14公里的鹤地村拦截九洲江,建库修河,引水灌溉雷州半岛,从根本上治理雷州半岛的旱患问题。并列入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
碧波万里,绿意绵延
只是,当时雷州半岛的干旱越来越严重,解决群众缺水问题刻不容缓。“不能等那么久!”湛江地委和当地人民斗志满满,要以最快的速度把这苦难的命运彻底改变。“大战一年建成库,再战一年通运河,周年放水得胜利,水不到田不罢休!”时任湛江地委专员王勇写的这首《为水而战》充满斗志。1958年5月15日,湛江地委作出《关于兴建雷州青年运河的决定》。
雷州青年运河工程包括建设鹤地水库和运河工程两部分。拟计划建设蓄水量19.6亿立方米的鹤地水库,开凿112公里的青年运河。因拦截九洲江筑坝建水库在鹤地村,故叫鹤地水库;运河工程艰巨,重任交由青年一代担负完成,故命名为青年运河。
1958年6月10日,湛江地委在鹤地村举行运河上游工程动工典礼,吹响了建设雷州青年运河的进军号角。各地民工纷纷进入工地,经5万军民14个月奋战,封江筑坝37座,成功截拦九洲江,水库建成后,民工挥戈转战开挖运河,高峰期达30万人,建成广东省内最大的“人造海”。
雷州青年运河群英像
1960年5月,鹤地水库建成主河放水。看着清澈的甘泉流入雷州大地,许多群众奔走相告,情不自禁热泪盈眶。
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写有诗句:“三十万人齐努力,亿千方土起平川,移山造海千秋业,战地戡天亘古传!”
建章立制,廉洁自律
30万军民无一人谋取私利
雷州青年运河这个巨大工程在设施简陋、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仅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建成,成就了中国水利史上的丰碑。如此浩大的工程,却从来没有发生过一宗请客送礼、挥霍浪费的情况,也没有一个干部贪污挪用一丝一毫的钱粮物资……
翻开运河管理局保存下来的建库开河时期工地战报,详细记录了工程建设者“移山造海”的智慧:30多万人的劳动工地,制度明确,纪律严明,领导有工作守则,后勤管理人员有登记,民工的劳动有记录。
“30万人齐努力”签名墙
1958年6月工程全面动工后,工地党委和工程指挥部先后出台了20多项规章制度,从党的建设、思想教育、文化宣传、作风纪律、财务管理、廉洁为民、安全生产、治安防范等多个方面规范和加强工地的人、事、财、物管理,确保工程建设有序快捷、廉洁高效推进。
1958年7月18日,工地党委和工程指挥部印发《关于开展工地工作纪律大检查的决定》,要求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加强纪律性,全面检查干部群众的政治思想工作情况,以及财务收支、工程施工、劳动力安排等计划执行情况等。
参观红色教育基地
1960年6月1日,工地党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改进干部工作作风的十项决定》,要求党员干部在思想、宣传、学习、劳动、抢险、创新、卫生、安全等8个方面作出表率。
翻看《十项决定》,一些廉政思想文化和作风建设的做法,至今仍有积极的借鉴价值。如“认真贯彻厉行节约、勤俭办水利的方针,杜绝贪污浪费现象……不请客不会餐,建立健全各种财经制度,账目按月结算,按月当众公布。”“为了保证领导干部有更多的时间深入下层,必须精简各种会议,可开可不开的坚决不开……会要开得短小精悍,时间不长,中心突出,解决问题。大力减少表格,除总部必要发的指示通知和表格外,工区和纵队不能滥发表格……”
融廉入景,寓廉于教
打造廉洁文化品牌
“日食工地,夜住山岗,风吹只当摇羽扇,雨淋免了洗衣装……”这是鹤地水库建设时的真实写照。
翻开1000多份珍贵发黄的当年建库开河时期工地战报《运河简报》报纸,一幅幅照宝贵建库开河时历史照片,详细记录了建设者自带材料、自带工具、自带粮食、自搭工棚、自办工厂的事迹。他们不管严冬酷暑、狂风暴雨,夜以继日奋战在工地,到处都是“手挖肩挑,人人比干劲、比进度、比贡献,你追我赶、热火朝天”的劳动情景。
建库开河纪念馆
雷州青年运河红色教育基地负责人说道:“雷州青年运河工程,既是一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百折不挠的英雄创业史,又是一部勇于担当、务实为民、风正清廉、无私奉献的廉洁教育史,我们要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核,继承和发扬好其优良传统。”
近年来,历届广东省委、省政府和湛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鹤地水库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打击区内非法抽沙、非法养殖、乱砍滥伐、偷排乱放等破坏区内生态环境行为,先后投入一批资金,以水文化为主题,打造了以雷州青年运河群英精神为内涵的建库开河纪念馆、运河群英雕像、群英万寿墙、鹤舞地灵雕塑、巨幅党旗、全国护水文化长廊、名人题字石碑、运河群英故事厅、党史教育展厅、建库开河优秀党员风采宣传长廊等设施。
鹤舞地灵雕像
前来接受教育和观光游览的人络绎不绝,2015年5月雷州青年运河红色教育基地开放至今,共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党员、干部、官兵、学生、群众300多万人次。
如今的运河灌区渠道纵横,河水潺潺,福泽城乡,库区鸟飞鱼跃,绿意绵延。65年后的雷州青年运河,已在不知不觉之间,成为湛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之水”,雷州大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之源”。
出品:省纪委监委驻省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
监制: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纪委
统筹:黄学佳 殷剑锋 汤凯锋 胡良光
撰文:周梦雅 通讯员 殷群超
视频/摄影:吴东俊